Young's blog Young's blog
首页
Spring
  • 前端文章1

    • JavaScript
  • 学习笔记

    • 《JavaScript教程》
    • 《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》
    • 《ES6 教程》
    • 《Vue》
    • 《React》
    • 《TypeScript 从零实现 axios》
    • 《Git》
    • TypeScript
    • JS设计模式总结
  • HTML
  • CSS
  • 技术文档
  • GitHub技巧
  • Nodejs
  • 博客搭建
  • 学习
  • 面试
  • 心情杂货
  • 实用技巧
  • 友情链接
关于
收藏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Young

首页
Spring
  • 前端文章1

    • JavaScript
  • 学习笔记

    • 《JavaScript教程》
    • 《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》
    • 《ES6 教程》
    • 《Vue》
    • 《React》
    • 《TypeScript 从零实现 axios》
    • 《Git》
    • TypeScript
    • JS设计模式总结
  • HTML
  • CSS
  • 技术文档
  • GitHub技巧
  • Nodejs
  • 博客搭建
  • 学习
  • 面试
  • 心情杂货
  • 实用技巧
  • 友情链接
关于
收藏
  • 分类
  • 标签
  • 归档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关于 JVM JDK 和 JRE 最详细通俗的解答
  • Java基础之讲透面向对象三大特征
  • 文件读写操作与常用技巧分享
  • 高效快捷读写文件之 RandomAccessFile 类解说
  • java的内存模型
  • 面试官:如何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?
  • 集合

    • 多线程环境下,HashMap为什么会出现死循环
      • HashMap 源码分析
      • ArrayList 源码分析
      • LinkedHashMap
      • 美团面试拷打:ConcurrentHashMap 为何不能插入 null?HashMap 为何可以?
    • linux卸载自带java JDK,安装配置java jdk环境
    • java 实现LRU 算法
    • Java
    • 集合
    andanyang
    2023-05-29
    目录

    多线程环境下,HashMap为什么会出现死循环

    Java 的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。多线程下应该用 ConcurrentHashMap。

    多线程下[HashMap]的问题(这里主要说死循环问题):

    • 多线程 put 操作后,get 操作导致死循环。
    • 多线程 put 非 NULL 元素后,get 操作得到 NULL 值。
    • 多线程 put 操作,导致元素丢失。

    # 1、为何出现死循环?(在多线程下使用非线程安全的 HashMap,单线程根本不会出现)

    • HashMap 是采用链表解决 Hash 冲突,因为是链表结构,那么就很容易形成闭合的链路,这样在循环的时候只要有线程对这个 HashMap 进行 get 操作就会产生死循环。
    • 在单线程情况下,只有一个线程对 HashMap 的数据结构进行操作,是不可能产生闭合的回路的。
    • 那就只有在多线程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,那就是在 put 操作的时候,如果size>initialCapacity*loadFactor,那么这时候 HashMap 就会进行 rehash 操作,随之 HashMap 的结构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很有可能就是在两个线程在这个时候同时触发了 rehash 操作,产生了闭合的回路。

    # 2、如何产生的:

    存储数据put():

     public V put(K key, V value)
     {
      ......
      //算Hash值
      int hash = hash(key.hashCode());
      int i = indexFor(hash, table.length);
      //如果该key已被插入,则替换掉旧的value (链接操作)
      for (Entry<K,V> e = table[i]; e != null; e = e.next) {
       Object k;
       if (e.hash == hash && ((k = e.key) == key || key.equals(k))) {
        V oldValue = e.value;
        e.value = value;
        e.recordAccess(this);
        return oldValue;
       }
      }
      modCount++;
      //该key不存在,需要增加一个结点
      addEntry(hash, key, value, i);
      return null;
 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
    当我们往 HashMap 中 put 元素的时候,先根据 key 的 hash 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(即下标),然后就可以把这个元素放到对应的位置中了。

    如果这个元素所在的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,那么在同一个位子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,新加入的元素放在链头,而先前加入的放在链尾。

    检查容量是否超标 addEntry:

     void addEntry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int bucketIndex)
     {
      Entry<K,V> e = table[bucketIndex];
      table[bucketIndex] = new Entry<K,V>(hash, key, value, e);
      //查看当前的size是否超过了我们设定的阈值threshold,如果超过,需要resize
      if (size++ >= threshold)
       resize(2 * table.length);
 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
    如果现在 size 已经超过了 threshold,那么就要进行 resize 操作,新建一个更大尺寸的 hash 表,然后把数据从老的 Hash 表中迁移到新的 Hash 表中。

    调整 Hash 表大小 resize:

     void resize(int newCapacity)
     {
      Entry[] oldTable = table;
      int oldCapacity = oldTable.length;
      ......
      //创建一个新的Hash Table
      Entry[] newTable = new Entry[newCapacity];
      //将Old Hash Table上的数据迁移到New Hash Table上
      transfer(newTable);
      table = newTable;
      threshold = (int)(newCapacity * loadFactor);
 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
    当 table[]数组容量较小,容易产生哈希碰撞,所以,Hash 表的尺寸和容量非常的重要。

    一般来说,Hash 表这个容器当有数据要插入时,都会检查容量有没有超过设定的 thredhold,如果超过,需要增大 Hash 表的尺寸,这个过程称为 resize。

    多个线程同时往 HashMap 添加新元素时,多次 resize 会有一定概率出现死循环,因为每次 resize 需要把旧的数据映射到新的哈希表,这一部分代码在HashMap#transfer() 方法,如下:

     void transfer(Entry[] newTable)
     {
      Entry[] src = table;
      int newCapacity = newTable.length;
      //下面这段代码的意思是:
      //  从OldTable里摘一个元素出来,然后放到NewTable中
      for (int j = 0; j < src.length; j++) {
       Entry<K,V> e = src[j];
       if (e != null) {
        src[j] = null;
        do {
         Entry<K,V> next = e.next;//取出第一个元素
         int i = indexFor(e.hash, newCapacity);
         e.next = newTable[i];
         newTable[i] = e;
         e = next;
        } while (e != null);
       }
      }
     }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
    标红代码是导致多线程使用 hashmap 出现 CUP 使用率骤增,出现死循环,从而多个线程阻塞的罪魁祸首。

    # 3、图解 HashMap 死循环:

    正常的 ReHash 的过程(单线程):假设了我们的 hash 算法就是简单的用 key mod 一下表的大小(也就是数组的长度)。

    最上面的是 old hash 表,其中的 Hash 表的 size=2, 所以key = 3, 7, 5,在 mod 2 以后都冲突在table[1]这里了。接下来的三个步骤是 Hash 表 resize 成 4,然后所有的<key,value> 重新 rehash 的过程。

    图片

    并发下的 Rehash(多线程)

    1)假设我们有两个线程。

     do {
      Entry<K,V> next = e.next; // <--假设线程一执行到这里就被调度挂起了,执行其他操作
      int i = indexFor(e.hash, newCapacity);
      e.next = newTable[i];
      newTable[i] = e;
      e = next;
     } while (e != null);
    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
    而我们的线程二执行完成了。于是我们有下面的这个样子:

    图片

    注意,因为 Thread1 的 e 指向了 key(3),而 next 指向了 key(7),其在线程二 rehash 后,指向了线程二重组后的链表。我们可以看到链表的顺序被反转后。在这里线程一变成了操作经过线程二操作后的 HashMap。

    2)线程一被调度回来执行。

    • 先是执行 newTalbe[i] = e;
    • 然后是e = next,导致了 e 指向了key(7),
    • 而下一次循环的next = e.next导致了 next 指向了key(3)。

    图片

    3)一切安好。

    线程一接着工作。把key(7)摘下来,放到newTable[i]的第一个,然后把 e 和 next 往下移。这个元素所在的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,那么在同一个位子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,新加入的放在链头,而先前加入的放在链尾。

    图片

    4)环形链接出现。

    e.next = newTable[i] 导致 key(3).next 指向了 key(7)。

    注意:此时的key(7).next 已经指向了key(3), 环形链表就这样出现了。

    图片

    于是,当我们的线程一调用到,HashTable.get(11)时,悲剧就出现了——Infinite Loop。

    这里介绍了在多线程下为什么 HashMap 会出现死循环,不过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,不会使用线程不安全的 HashMap 的。

    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    #面试
    上次更新: 2024/04/19, 08:52:45
    面试官:如何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?
    HashMap 源码分析

    ← 面试官:如何停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? HashMap 源码分析→

    最近更新
    01
    idea 热部署插件 JRebel 安装及破解,不生效问题解决
    04-10
    02
    spark中代码的执行位置(Driver or Executer)
    12-12
    03
    大数据技术之 SparkStreaming
    12-12
    更多文章>
    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19-2024 Young | MIT License
    浙ICP备20002744号
    • 跟随系统
    • 浅色模式
    • 深色模式
    • 阅读模式